香港的茶莊文化
作者:楊凱 來源:普洱雜志 時間:2017-03-17 00:00閱讀:0次
在香港,茶葉的銷售主要由幾大塊組成:茶行,主要負責批發和進出口貿易,又稱為頭盤商;較大的茶莊,可零售,可批發,他們往往是進出口貿易的二盤商;二盤商中的一部分還是加工商,他們有自己的加工廠或者作坊,加工一些特種茶,這些茶莊也是與普洱茶、六堡茶交集最大的。小茶莊都是到茶行進貨銷售的。百貨商場,新式的茶葉銷售場所,銷售外國舶來品較多;茶館、茶餐廳、飯店是茶水的直接消費場所。香港的這種分工,很類似于中國大陸60年前的茶業經營方式。筆者幾次和老茶莊的主人們聊天,他們都會提到,“文革”時期,中國大陸茶葉進入香港只有一個唯一的渠道,那就是交給華潤集團的德信行(商行),德信行再按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好壞發貨給大的茶商——頭盤商、二盤商,二盤商要在頭盤商選完后才可以挑選。由于茶葉是由德信行壟斷的,它就可以提一些附加的政治要求,如,茶商們必須每星期三到德信行“讀報”,也就是唱革命歌曲,讀毛主席語錄,以及學習左派的《大公報》社論等等。
在頭盤商、中小茶莊、酒樓之間,還有一類人叫“經紀”,目前在港九茶葉商會正式注冊的茶行經紀還有8人。他們負責在各處打探消息,在茶行、茶莊和終端銷售商之間搭建橋梁,為各終端銷售商找貨,每單生意成交后,收取2%的傭金。因此,“經紀”是香港茶葉界的百事通,他們往往對每個茶行的存貨、甚至每一單茶的去向了如指掌。在老茶價格飛漲的今天,茶經紀的大腦和成交紀錄就變得像古董鑒定師一樣珍貴。
香港人喜歡喝茶,香港的茶藝館卻并不多(茶坊、茶藝樂園之類和茶藝館還有區別)。這也許和港人珍惜時間,同時又把喝茶視為生活的常態有關。
盡管茶藝館不多,但我去過的幾間茶藝館都很“精”,非常有特點。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對面,金朝陽中心的32樓,是新星茶莊的銅鑼灣店。這里,窗前有蒼鷹在高高地盤旋,向下可以俯瞰美麗的維多利亞灣。室內除了展示各種老茶、舊茶、茶具外,還有一排茶臺供茶友自助泡茶??戳艘幌滤畣?,最低價30港幣/人,似乎比內地的茶藝館還便宜。在銅鑼灣寸土寸金之地,映襯著美麗的風景,偷浮生一瞬清閑,卻也難得。
在香港公園的中心,舊總督府現在是羅桂祥茶具博物館,博物館的邊上有一個并不是很大的茶藝館。那天晚上9點多,我匆匆來到這里,外面是燈光迷離,里面是情調靜雅。館主葉榮枝不在。木制的地板,木制的一些隔斷,家具、中藥柜式的茶架、透而不露,毛巾搭在一個夾架子上,桌上擺著茶巾、木筷、綠色的盤子,整齊而規范。服務生穿著中式對襟衣褂,靜靜地游走??纯此畣?,一泡88青,200港幣,一泡25年方磚,才港幣58元,卻也公道。水單上還有這里每周舉行的文化茶聚,包括“南音粵韻”、“絲竹茗趣”、“品茗人生”等,似乎他們還對殘疾人開放一些公益活動。
茶藝館的服務生非常熱情,他向我介紹說:這里剛在2011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夏季全球最值得去的休閑地中香港的代表景點。我找來雜志看了看那些推薦理由,以我這種半瓶子醋的英語,只能說是癩蛤蟆跳井——不懂!
上一篇:勐庫:不是只有冰島
下一篇:一片茶葉的陽光之戀——曬青和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