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普洱的藝術空間
作者:黃雁來源: 時間:2012-04-11 00:00閱讀:0次
絕版
藝術是藝術家的宗教,而藝術家本身就是藝術。作為飲品,普洱是藝術的,作為地名,普洱也是藝術的。在普洱,本土藝術家將生活藝術化了,將藝術藝術化了。他們的工作室,就像像他們生活的城市一樣,曼妙而充滿創意。
晨霧漂浮中,我驅車行駛在普洱市剛竣工不久的洗馬河旅游環線上。不一會兒,在路的下方,一片水光清洌的魚塘邊,我看見了那幢奇怪的房子,婆娑的竹林掩不住它獨特的身姿,滿眼綠意間,大塊鋼板焊接成的紅酒桶造型的屋頂突兀而出。這里就是畫家賀昆的工作室——“古道博刻”。
門的中央鑲嵌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來訪者請打鈴。依著提示搖響門鈴,就在大門啟開的頃刻間,驚喜撲面而來:紅磚鋪就的甬道邊、錯落有致的石梯旁、在每一個視角的見與不見之處,都充滿著勃勃的生機,旺盛的野芭蕉在風中搖曳著寬大的葉片,火紅的三角梅擺動著綴滿花朵的發辮,碧青的茶樹盡情吐芽,金黃的凌霄花瀟灑綻放,還有熱帶叢林中的精靈:綠孔雀、白鸚鵡、大嘴鷯哥,所有這一切與簡約的木涼亭、粗燥的紅泥墻、綠影綽約的玻璃房、浸透著草根情節的青瓦頂、以及狂放不拘的鋼板屋頂造型混搭成了一幅舉世無雙的絕版,一如賀昆自己的畫作,靈動、和諧間更閃爍著讓人驚嘆不已的個性色彩。
慢慢地走近這所大宅子,我更驚訝地發現,這是一所將藝術的細節滲透進骨子里的建筑,每一節階梯、每一個門把、每一段扶手、每一面墻體……它們隱逸、超凡脫俗,當那些雜木干、舊鋼管的建筑腳手架功能完成之后,創意無限的主人便讓它們搖身一變,點石成金地使之成為了承載著豐富藝術功能的個性化細節。
我和賀昆二十幾年前就相識,青春年少時,我們曾一起在思茅老客運站的大廳里跳交誼舞。那時,我們幾個女孩留著清一色的超短發,記得有一次賀昆搖著頭撇著嘴對我們幾個說:“女孩生來就該留長發的?!迸梦覀兒軣o語。后來,那個喜歡長發少女的賀昆便在我們的視線里消失了。一直聽說他很有闖勁,很牛,最終成了一位職業畫家,并不斷地獲各種大獎。還在英國辦畫展、講學,作品被國內外的美術館、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直到今天,賀昆和他的絕版木刻已然享譽中外,更成為了普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標志性元素。
在賀昆的引領下,我細致地品讀了“古道博刻”。這所建筑由多個主要空間構成:客廳實際上是一個大茶室,原始的大板作茶桌,一段原木一劈兩半,半靠半坐。來這里喝茶聊天的人還能夠品嘗到畫家自己壓制的私房茶。作品陳列館占地約
參觀完畢,我們回到茶室里閑聊,這時,屋外一片嘈雜的人聲響起,我隨賀昆走到屋外,只見一群時尚的青年男女,操著一口地道的昆明腔,好奇地涌了進來。原來,這是一個自駕游團隊,路過這幢奇怪的建筑,大家便開始競猜,有人說是農家,有人說是茶廠,最后忍不住進來看個究竟。在一串串驚嘆聲中,這群人不停地拍照。
看著眼前欣喜若狂的不速之客,我想起賀昆方才說的話:“我想通過這里告訴別人,或提醒人們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讓古道博刻成為一個真正的公共藝術空間,讓觀眾能介入我的藝術領域,既發現了我的存在,也發現了他的存在——客人興奮不已的原因是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審美天性,而我,啟迪并幫助他們發現了他們自己的審美天性?!?/SPAN>
“馬圈”是畫家馬力對自己工作室的戲稱。
仲夏的一個午后,水晶般的雨簾將傳說中的“馬圈”籠罩在其中,“馬圈”門口一片寧靜。那輛門上噴繪著中國地圖的越野車安靜地停著,它的后面是一輛已經淡出這個時代的墨綠色郵政載重自行車,車尾鐵牌赫然上書:“走牛
推開虛掩著的門,一縷縷梔子花的芳香牽引著我,“馬圈”里午后時光中的驚艷一一呈現在眼前:近
酷愛收藏的馬力,眼光往往和常人不一樣。他很重視藏品時間的連線,各種款式、各個生產年代的打字機、照相機、留聲機等等應有盡有。他收藏的油燈,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
作為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私人會所,“馬圈”里常常是高朋滿座。會客區寬大的茶桌上,總有梔子花在盛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氣,梔子花香已成為“馬圈”夏日里的獨特氣息。
馬力對生活充滿激情,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開著越野車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游歷東南亞。旅途中除了寫生、拍照之外,就是尋找和發現各種民間工藝品。事實上,他已經完完全全將自己的生活藝術化,將自己的藝術生活化了。這種生活和藝術的有機結合,被濃縮在“馬圈”里每一個充滿審美情趣的細節里:廢棄的大小鐵鏟一經改造,變成了造型生動的甲蟲,裝飾了庭院里的墻壁;紡織鳥的草窩成了屋檐獨特的風景;空了的蜂巢被懸掛起來,成為了別致的燈罩;干枯的樹枝是獨特而實用的衣架……有一天,愛上喝咖啡的馬力發現,咖啡滴到紙上漸漸氤氳開來的效果有著特別的感覺,咖啡的顏色與懷舊的情調非常吻合,于是他嘗試著用普洱小??Х茸鳛槔L畫的顏料,就這樣,一個偶然的生活細節成就了畫家馬力的又一種獨樹一幟的繪畫藝術。
現在,“馬圈”又多了許多新作,那一抹抹深深淺淺的咖啡色鮮活地演繹著一個古鎮、一條老街、一所老宅子,以及在粗線條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法領略到的那些精致的老風情。
如是真在這樣的“馬圈”里當一匹馬兒,那會是何等的愜意與快活!
張曉春是在普洱土生土長的,他的絕版木刻也如他本人一樣,是從普洱這塊大地上生長出來的,他的工作室名字很酷,叫“
性格溫良、為人敦厚的張曉春從不介意朋友們叫他“阿騷”。他認為,“騷”在他這里并不是貶義,而是對他隱逸在心的那一腔才情的認可。
在普洱師專藝術系任教的阿騷,工作室就設在學校學苑花園內。他買下專家樓的四個車庫建成了新的工作室,并將其命名為“
阿騷的收藏大多是一些工藝人像,木質的、陶質的、銅鑄鐵打的,質地不一,造型各異。在工作間與會客室的隔斷裝飾格里陳設著一組陶制人物,人物的姿態包括了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各個重要環節——春耕夏鋤,秋收冬儲,蒙童頌書,男耕女織。
阿騷的作品大都也是人物畫,他認為,人物更能將人類豐富的情感表達出來。他刻畫人物時注重運動的節律,常常用象征的手法突出生命意識,在追求戲劇性與細節的同時,更好地突出其象征意義。曾經在市歌舞團當過專業燈光舞美師的他,將舞臺燈光的元素恰到好處地運用到了作品中,也運用到了工作室的裝修效果里。所以,如果要到
阿騷感慨:“當越過眼前的景致回到身后‘當代生活’的尷尬,我感到了時間對生命的摧殘以及來自外界的種種威脅和誘惑,不知哪一天,哪一月,會將這凡野間的風情和每一個夢想弄得灰飛煙滅……”這種意識,讓阿騷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著在刻板上的組合,減去了詩性的風情,選擇具體時間中的各種人物,把他們靜穆地擺放在同一個空間。
下一篇:新教改革與東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