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拂一:茶界泰斗,傣學專家
作者:文/黃桂樞 圖/侯祖榮(除署名外)來源:普洱雜志 時間:2007-09-24 00:00閱讀:0次
李佛一先生,原藉廣西桂林,1901年生于普洱。其父李端應君于清志緒二十四年(1898年)調任普洱府電報局委員,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調任思茅廳電報局委員,即是局長。李拂一先生即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農場十月初三(公歷11月13日)出生于普洱城,原名承陽,字復一,拂一乃筆名,后來就以筆名行用了。
為學傣學,辭去公職
在普洱做小孩時,老師教他讀四書五經等孔孟之道,民國成立后改入公主學校,民國4年(1915)考入普洱道立中學,在電報局半工半讀至畢業。
1921年,李拂一先生與普思沿邊行政總局局長柯樹勛之長女柯祥鳳在思茅結婚,婚后兩年的1923年,李先生辭去思茅電報局工作,到岳父柯公的普思沿邊行政總局先后任科員,科長一年。1925年1月任昆明富滇銀行車里分行經理直到1927年6月卸職,辭職后從事傣學研究,南下東南亞考察,五年間,李先生先后譯著了《泐史》(傣族史)、《車里室慰世系考訂稿》、《車里》等著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李先生先后在五??h(今勐??h勐遮)政府任秘書,教育局長、佛??h教育局長、省立佛海簡易師范校長等職至1943年。
自李拂一先生安家佛海后,夫人柯祥鳳與傣人接觸較多,入鄉隨俗,也學會了傣語,她看到佛海茶莊生易不錯,也提出自己要辦一個茶莊,李拂一先生自知妻子有苦干實干精神,加之研究傣學,也需有經濟作基礎,自然認同,自己可以協助籌劃,民國19年(1930年),李氏“復興茶莊”就辦起來了。
李拂一先生的姨妹柯祥貞嫁磨黑侯府后,夫妻也遷到佛海定居,柯祥貞(侯祖榮先生之母)平時做縫紉,茶葉采摘季節,也和姐姐柯祥鳳一同上山下鄉收購鮮茶葉,送茶莊加工??率辖忝蒙诶p足的清代末年,而柯樹勛公卻不準纏足,當時思茅城里的這對姑娘,人們當面稱“柯大小姐”、“柯二小姐”,背后皆稱“大腳千金”,而知柯家兩姐妹真名者則少矣!號稱“大腳千金”的姐妹兩卻在勐海的茶山上發揮了大腳的作用,她們平易近人,又通傣語,與傣族婦女相處親切,都以“龍允比允”相稱,(傣語:姐妹),為李氏“復償茶莊”付出了辛勞。
經商,與慈善并進
李氏“復興茶莊”有茶灶二盤,年產制茶2500擔,1930年時佛海的茶莊已有七八家,這是經濟復興的吉兆,雖然當年的茶莊生產皆屬于工業作坊式生產,但積少成多生產量就逐年增多了,面臨的問題是銷售市場,僅依靠過去把茶葉運到思茅普洱轉運他地而感到交通險阻,成本太大。所以李拂一先生與“可以興茶莊”莊主周文卿等茶商協商南行,打通東南亞茶葉銷路。為此李先生決定自己匹馬墜鐙光行東南亞,歷盡艱辛,到緬甸仰老,泰國曼谷、馬來亞、新加坡、印度加爾各答,再繞道越南西貢,至河口轉回昆明,當時,李先生又繞道從曼谷——新加坡——香港——廣州——南京——昆明。
從1927年到1945年,李先生曾多次南行東南亞。1929年李先生南行返回后即與勐海商會主席周文卿茶商莊主籌商,鼓勵周先生伙同運出五百馱茶葉至仰光,再海運百馱至印度加爾各答。印度本是英國人的茶葉基地,讓其嘗到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由于李先生多次南行宣傳推動,佛海的茶葉生產得以快速發展到供不應求。周文卿的“可以興”茶莊在李先生鼓動下,便制得圓茶百馱,一部份運銷香港,一部份運銷緬甸瓦城仰光,又制得緊茶五百多馱,就地賣一百多馱,余四百馱,雇馬腳馱至錫箔、換火車至緬甸仰光,再換輪船運至印度加爾各答,打通了外銷茶葉新路。當年,李先生還倡議發動佛海土司刀良臣組織茶葉合作社,每戶茶農投資散茶半馱,一馱或著干馱,組成“撣民”茶業合作社,自行制造,自行出口,建社后改名為“單民茶莊”。
民國21年(1932),李先生主張,倡議各小茶莊聯合起來,他的主張得到響應,經商議后成立了“佛海茶業聯合貿易公司”,加入者有李先生自己的“復興茶莊”以及其他近十家茶莊,到民國27年(1938),加入聯合貿易公司的緊茶數量有2萬多馱,因而有力量做了一些社會茲善事業,成立了“近代圖書館”、“音樂會”,購置醫藥器材儀器,聘請國外名醫,成立佛海醫院、修橋、修路等。1940年到1942年,李先生先后任佛??h政府秘書,代理縣長,1942年至1949年,李先生先后任云南經濟委員會佛海服務社經理,云南省教育廳西南督學區國教視導員、云南省參議員、國民黨國大代表、車里縣長、云地省政府秘書、參議等職,1949年10月赴臺灣長期定居。
始建佛海茶廠
抗日戰爭爆發后的1938年,李先生由印度回到佛海不久,又于9月,奉軍委員之命,因抗戰物質需要茶葉,李先生又到暹羅(泰國)、高棉(束埔寨)、西貢、河內等地考察一個月返滇復命,他建議國家經濟部派專家到佛海設廠制茶,以作易物之資,他愿放棄聯合貿易公司掌握之茶權,由中茶公司調處,并寫交一篇《佛海茶業概況》,刊載在1939年昆明出版的《教育與科學》雜志第五期上,這一年,他的建議被經濟部采納,于五月份便派中國茶葉專家范和均率領一批茶葉技術骨干,到佛海成立了“中茶公司佛海茶廠”。當年冬天,李先生和周文卿到印度處理“聯合貿易公司”的業務回佛海后,聯合公司銷印度的緊茶,即交由中茶公司辦理。李先生1939年發表的《佛海茶業概況》共寫了8個內容:一、緒說;二、產區;三、品質;四、制法及包裝;五、運輸及運費;六、茶葉價格;七、出口數量及稅損負擔;八、結論。此文具史料價值。李先生在另一篇回憶錄《佛海茶業與邊貿》中,寫到了佛海茶業的興起歷史及邊貿情況。李先生在文中說,“佛海茶業,就我個人所知,當創始自石屏商人張棠階。清光緒末年(公元1908年),張棠階兄弟三人,由磨黑井馱鹽到佛海、車里經商、將售直所得,收購散茶至思茅銷售?!薄懊駠?年(1913年),張棠階始設灶一盤,制造圓茶四五十馱運銷思茅。又制緊茶七八十馱,售予景棟(緬甸)商人張仲德。張轉運至印度銷售,為佛海茶銷印之始?!?/DIV>
晚年的李拂一
李先生定居臺灣后,筆耕不輟,著作頗半,除前文提到的三部著作外,還有1920-1941年間發表在國內外報刊上的短篇集《南荒內外》11篇。臺灣《云南文獻》1975年第五期載《孟艮土司》6000多字。2001年臺灣修訂版《暹邏紀程》。1955年臺灣修訂版《十二版納志》。1983年臺灣重訂本《車里室慰世系考訂稿》,1987年臺灣版《車里宣慰世系簡史》,1984年臺灣版《鎮越縣新志稿》(鎮越景縣即今勐臘縣)1984年臺灣版《十二版納紀年》等,研究成果豐碩,響譽海內外。時間跨越了一百多年,李先生現還健在,已經是一百零六歲的“人瑞”世紀老人了,2005年11月,侯祖茶先生赴臺北參與祝賀了李拂一先生105歲華誕,照回來了照片,我已看到。茶乃天地靈氣之精華,茶乃天地人之三合一,人在草木之中為“茶”字,二十加八十八等于一百零八,“茶壽”即一百零八歲長壽。李先生才高八斗,茶德高尚,著作等身,惠及后代,我這普洱茶鄉的他郎(墨江)后學,遙祝李公茶壽!人瑞長壽!
交往淵源
李拂一先生是出生于普洱的我國著名傣學專家和思普茶葉實業家,現定居臺灣。李公是民國初年任思茅同知及普思沿邊行政總局局長柯樹勛的女婿,是我的好友——西雙版納州政協委員侯祖榮先生的姨父。二十年前,我執筆主編《思茅地區文化志》,曾拜讀過柯樹勛編著的《普思沿邊志略》、李拂一譯著《泐史》等著作;對柯公、李公十分敬仰。1991年4月,作為僑眷的我,出席思茅地區第一屆僑聯代表大會時,有幸與李拂一先生的大公子李潘先生在會上相聚認識為友,李潘先生1933年出生在思茅,是泰國華僑,他是特意從泰國應邀來思茅出席僑代會的,會上李潘先生贈送了我一本1990年的《勐海文史資料》第一集,集中就載錄有李拂一先生1939年發表在《教育與科學》的文章《佛海茶業概況》和1989年12月寫的回憶錄《佛海茶業與邊貿》,為我2001年撰著后2003年在臺灣出版的《普洱茶文化》一書,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2002年李拂一先生的姨侄——我的好友侯祖榮先生,又贈送我一本他的編著《西雙版納現代歷史人物柯樹勛傳》、《李拂一先生與西雙版納》,使我對柯公和李公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而更加敬慕。2003年3月,我應邀到臺灣參加“兩岸普洱茶文化交流”活動,心想要親自拜訪李拂一先生的,只因活動內容日程安排不過來,而在臺北我只好當面拜托我掛秋二哥的中央軍校老同學——普洱藉臺北云南同鄉會理事胡紹康先生代為轉達向李拂一先生的問候和敬意了?,F借《普洱》創刊之機,應編輯部之約,特寫此稿,向社會各界介紹一下李拂一先生在中國傣學研究和思普茶葉發展史上的功績。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黃桂樞:30年坐熱冷板凳
普洱●中國普洱茶唯一專業雜志 COPYRIGHT (C) 版權所有 2007 普洱雜志社
滇ICP備11003493號-1 云新出科通[2011]1號 滇公網安備 530802020002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