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這些年能夠流行,多少與其宣傳的減肥降脂的功效有點關系,追求苗條,無論從現代審美還是從健康角度,都是現代人所崇尚的。但是我也認識不少做普洱茶的茶商,雖然每天都在喝著高品的普洱茶,但是依舊大腹便便,我經常嘲笑他們“你們這個造型實在對普洱的減肥沒有代言作用??!”某人便回我:“做茶的人如果對美食沒有追求,那只能說明他味蕾不靈敏,做不好茶的。喝茶又容易餓,管不住嘴巴和大胃,喝再多普洱茶也不管用?!币灰婞S集斌和他的肚子,便知道他是肯定是個“吃貨”了,因為做茶幾十年,經常來往粵、港、閩、臺地區,當地美食一律通吃。熱愛美食的人必然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的人更加陽光,所以與黃集斌的交流過程變得很快樂。
普洱:聽說您家從父輩起就開始做茶了,那您最初接觸普洱茶是在什么時候呢?
黃集斌:我爸爸是做茶的,我們家是馬來西亞的華僑,70年代初因為國家有一項對華僑的優待政策,我們家陸續從福建泉州老家遷到了香港,我爸72年就去了,我是77年去的,當時我才9歲。因為香港一直是個自由貿易港,所以到了香港我爸爸就做起了茶葉的轉口貿易,出口日本、東南亞等地。當時主要做的是鐵觀音、武夷巖茶等。因為我們是福建人,從小就喝茶了,都是在茶的氛圍里面長大的。我畢業后并沒有直接做茶,而是去企業做財務工作,當了個普通的白領。不過工作的業余時間,我去茶行拜了師傅學茶,應該是從92年開始。雖然家里是做茶的,但是當時做的是訂單出口,我爸在茶葉的品鑒方面比較在行,但是對制茶工藝方面不是太懂,所以我想要了解茶葉更深入的知識還是得去別的茶行拜師。最早接觸普洱茶是在95年左右,那時候,茶店一般都會有普洱茶,課程講到普洱的時候,老師就會沖泡老茶給我們喝,一般都是紅印、黃印之類的印級茶,運氣好還可以蹭上一泡宋聘,那是我最初接觸普洱茶的記憶吧。
普洱:那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做茶的呢?從業這些年有沒有一些什么特別的經歷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嗎?
黃集斌:做茶是從1997年開始的,那時候因為我爸爸在國內開了很多茶店,需要人幫忙,而我也覺得做財務工作很累,也就辭職幫爸爸管理茶葉店的生意,當時我們主要還是做福建、臺灣茶比較多,普洱相對少一些。大家都知道,97年香港回歸,很多香港人都選擇移民,其中一些茶行老板急于出售庫存的茶葉,很多老茶在那個時候都出來了。但是那個時候我們還是在外圍,沒有參與。
我比較深入接觸普洱茶是99年以后了。那時候我看到一個商機,這里有個歷史背景,96年李登輝針對臺灣企業界投資中國大陸推行了“戒急用忍”的政策,使得大陸、香港與臺灣之間的通商受阻,“港貨”到臺灣只能通過一些非正常手段,或者改航道取道越南等地,更有甚者,一些交易在漁船上完成。臺灣從90年代初普洱開始熱銷,民間對普洱茶減肥消脂等健康功效比較認可,普洱茶是很重要的商品,利潤也很高,比如說一般的小沱茶,出口到香港是24元人民幣一公斤,但是到臺灣就是100塊新臺幣買10贈1,約合人民幣就是27、28塊左右11顆(33克);一片7572的熟餅出口到香港就是9塊一片,賣到臺灣就是100塊新臺幣一片,利潤差不多是3倍多。97年后臺灣市場上的普洱茶更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價格一路上揚。但是到了99年,整個社會輿論都開始討論“大三通”,也就是大陸與臺灣“通郵、通航、通商”,我也看到普洱茶在臺灣的市場需求很大,所以從1999年到2002年這三年間,我陸陸續續從香港帶了不少普洱茶去臺灣賣,也認識了很多臺灣做茶的朋友,我也在這段時間內有機會深入了解普洱茶,獲得了很多比較真實的信息。所以現在看到市場上很多“拿計劃經濟開玩笑”的事情,我們都是心知肚明的。還有,在臺灣的另一個收獲就是研究了很多陶瓷。但是因為陳水扁上臺以后“三通”被擱置,我們的生意也因此受到很多阻礙,也就逐漸把重心放在大陸了。